当前位置:首页>>滚动新闻>>正文
在经受大考中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
2020-03-01 10:00:11来源: 求是

  立改并举补短板、堵漏洞

  公共卫生事关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政治问题。总的看,我国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的法律制度是比较健全的,宪法第二十一条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举办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等作了专门规定,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法治保障。但这次疫情呈现的新特点新挑战,也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法治建设上还存在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法治建设,疫情发生以来又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修法、立法两个方面对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作出了极具针对性的部署。

  关于修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早在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总书记就鲜明指出,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他进一步指出,“引发这次疫情的病毒,包括此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病毒,多数病原体来自野生动物或与之有关”。要尽快梳理有关法律规定,统筹做好修改、衔接、完善工作,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关于立法,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着重强调的是生物安全问题。总书记指出,“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对此,总书记从两个方面作出部署:一要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环境、形势和面临的挑战、风险,深入分析我国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和基础条件,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二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2019年10月,我国生物安全法草案已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初审,要适应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快工作进程。

  把疾控体系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

  避免“小病”酿成“大疫”,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疾病防控,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再次重申,“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这一重要论断,是从历史和现实得出的科学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从设立卫生防疫站起步,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从防控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病等传统流行重大疾病,到阻击鼠疫、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我国疾控体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我国疾控体系也暴露出许多短板和不足。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并就“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出多项具体要求。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全国各地的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图为2020年2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员干部为允准外出购物的居民测量体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摄

  基层处在疾病防控的第一线,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公共卫生执业人员承担疾病防控的职责,是应对重大疫情的主力军。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是疾病防控的重要原则,也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总书记要求,要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大问题。在2018年1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专门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特别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认真总结这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紧紧扭住防控和救治两个关键

  战胜重大疫情,抓好防控、做好救治是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这次抗击疫情实践,从四个方面对“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出要求。

  一是要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这次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各项防控措施有力有序开展。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二是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在防控上提出“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将防控关口前移,有效提高了收治率、降低了感染率;在救治上提出“四集中”,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对这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必须“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

  三是要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集中统一指挥下,国家以最快速度集结优势力量,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在十余天时间内接连建成,多个方舱医院迅速完工;先后发布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有效降低了轻症变成重症、重症变成危重症的发生率。

  四是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以“大数据+网格化”等手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和控制隐性传染源,为各地精准防控、精准施策提供了有效支撑。要总结有效做法,进一步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服务疫情防控的机制,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 3 共3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