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一把钉耙、两个粪桶,李春喜8年收集畜禽粪便上万吨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最美职工|用“一身脏”守护洱海源头碧水青山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13 07:26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最美职工】

原标题:一把钉耙、两个粪桶,李春喜8年收集畜禽粪便上万吨(引题)

用“一身脏”守护洱海源头碧水青山(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曲欣悦

五月的凤羽河,河水潺潺、波光盈盈,两岸绿树成行、鲜花盛开……这里是洱海的源头——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一个传说中“凤凰飞过落下羽毛”的地方。

每当驾驶着三轮车经过河边,自小在凤羽镇长大的李春喜心里总能升起一份自豪感:“虽然这份工作又脏又累,但看着村子的环境好了,湿地变清秀了,我无怨无悔。”

2016年,李春喜成为云南省大理洱海生物肥业有限公司废弃物收集部凤羽收集站的一名畜禽粪便收集员,负责凤羽镇上寺村126户的牛粪收集工作,也是凤羽镇26名专业畜禽粪便收集员中唯一的女性。

这份常人难以忍受的工作,李春喜一干就是8年。每天,她往返于上寺村和收集站之间,累计行程达3.5万多公里,共收集畜禽粪便1.12万多吨。收来的牛粪被加工成有机肥,守护着洱海源头的碧水青山。近日,李春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评2024年“最美职工”。

运送牛粪的三轮车换了又换

每天清晨6时,李春喜头戴一顶帽子、身穿一件深色罩衣、手戴一副橡胶手套,驾驶着一辆红色三轮车,开始挨家挨户地收集牛粪。

整个上寺村约有152头猪、506头牛羊,每日会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过去,村民们自己清理牛粪,就是堆在屋后发酵,苍蝇蚊子到处飞,家里家外都是“臭烘烘的”。堆积的牛粪要么作为肥料还田消纳,要么倒入周围的河道沟渠。河沟里面的牛粪,最多时能有齐腰深。

为避免粪便污染环境,凤羽镇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吸纳当地群众加入畜禽粪便收集队伍,集中收集畜禽粪便并加以资源化利用,削减入湖污染,改善凤羽河水质。李春喜便在此时加入了收集员队伍。

收一吨牛粪再运到收集站,可以换80元。李春喜的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儿子正在读书,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对她而言能减轻不少经济负担。但当真正干起来,收集粪便的艰辛程度远远超出她的想象。

“牛每天要吃要拉,人就一天也歇不了。”在李春喜看来,这是一份谈不上经验技巧的力气活。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她都要去村民家清理牛粪,再用扁担挑起两个粪桶,一桶一桶地搬运到三轮车上,装满后运往收集站,一天来回数趟。一桶牛粪约有三四十斤重,身材娇小的李春喜每天需要肩挑手提200多桶。

与粪便打交道,即便是戴着口罩,气味依然很重。“感觉鼻子里全是牛屎味,闻什么都是臭的。”由于清扫牛粪时经常需要弯腰低头,垂下来的头发手一捋就脏了,因此李春喜也将一头长发剪成短发。

8年过去,运送牛粪的三轮车“不堪重负”,换了一辆又一辆,但驾驶三轮车的那个人却始终如一。

从“很尴尬”到“被信任”

“你身上的牛屎味太大了……”一次李春喜去参加村里的客事,虽然已经换上干净衣服,但刚坐下,同桌的其他人立马站了起来,表示不愿意和她同桌吃饭。一瞬间,李春喜既尴尬又委屈。

“出去打工、种田也能生活,我干吗非要选这个工作……”那晚,回到家后的李春喜第一次因为被人看不起而哭了一夜,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你别干了,跟我出来打工吧。”得知李春喜在做畜禽粪便收集员工作,丈夫和儿子也曾坚决反对。但当天亮后,想到今天还有几家的牛粪没有拉走,李春喜还是像往常一样穿上工作服、扛起钉耙,驾驶着三轮车忙碌起来,“这份工作我已经放不下了,不想再看到牛粪被丢到河沟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村民们也习惯了村里有这样一位“收粪姐”:有村民把家里牛圈提前打开,方便李春喜进来清扫,还会搭把手帮她把牛粪运到车里;有村民不在家时,把家门钥匙放心地交给她;还有在外务工的村民,会拜托李春喜去收粪时,顺便帮忙问候照顾家中的老人……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也让李春喜更有坚持的动力。

“妈,今天你好好休息,我来帮你干吧。”有一天,放假回家的大儿子对正要出门工作的李春喜说。望着已经长大懂事的儿子,李春喜又哭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李春喜说。

让洱海更加净美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李春喜来到北京接受表彰。这也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出远门,第一次来到北京。一周左右的时间,李春喜只带了两身外套,一套是蓝色的工服,另一套则是黑色的工服。“平常买了新衣服也不太有机会穿,穿别的衣服总觉得看着不习惯。”李春喜说。

摘下帽子、口罩,戴上闪亮的奖章,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李春喜,皮肤虽然晒得黝黑,但眼神澄澈,笑容明媚,“没想到拉牛粪,还能得奖”。

8年来,李春喜先后获得过“最美苍洱卫士”、大理州“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一件件沉甸甸的荣誉,让李春喜觉得心里美美的,同时也坚定了一个信念——“今后更要把这份工作干好”。

生长在洱海畔,如今又守护着洱海。这份工作也让李春喜对洱海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咱们多辛苦点,让洱海少点污染,多点美丽。大家看着都高兴!”载誉归来,李春喜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在和同事们分享获得荣誉的感受时,她由衷地说道。

现在,凤羽收集站一共有23名像李春喜一样的收集员,每天按时按点地到各家各户收集畜禽粪便。“我也将和同事们一起,服务好每一户养殖户,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洱海保护。”李春喜说。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