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来源:光明日报
2024-05-08 11:53

原标题: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规律性认识,阐释了三者的内在逻辑,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上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走出一条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路,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

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作出谋划部署,对三者关系进行了集中阐释与科学定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既强调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又指出三者之间具有不可割裂的内在关联性,必须加强循环互促、衔接互补、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科技,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成长都需要通过教育提供基础性、前沿性保障,离开了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才成长便成为无本之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才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优先发展,就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为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提供动力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一方面需要教育和人才的支撑,另一方面又推动和反哺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成为教育与人才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用武之地。科技进步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手段、工具和内容,并发挥着科研育人重要作用;科技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支撑人才队伍的成长与进步。

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为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主体支撑。“人才引领驱动”体现了人才在强国战略中的地位,阐明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人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战略人才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人才在教育发展和科技发展中扮演主体性角色,从人才和教育的关系来看,教育在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推动教育发展,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从人才和科技的关系来看,任何科技创新活动都必须由人来实现,人才水平决定着科技创新的高度,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引领驱动。可见,教育发展需要以人才为基础,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实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路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依靠教育领域,与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要求相比,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所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亟待加强,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数量不足。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应强化人才驱动,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所需,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为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路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发挥教育作用的同时,加强科技与人才的赋能,实现多重力量、多维角度一体化协同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在宏观架构上,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聚焦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发展新兴领域,谋划新的增长点,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战略性指引。在微观设计上,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与企业、创业孵化器等合作,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巧;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提供资金、资源和咨询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竞争意识。

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历史证明,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和制高点,谁就走在现代化发展前列。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高水平科技创新依赖人才驱动,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赋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种创新工具和平台,为创新研究和实践提供必要技术手段。科技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技术融合,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路和机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创业环境,让人才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践和演练,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应将学术前沿、国家关键领域技术以及企业行业研发的最新成果,作为课堂教学、教材和创新创业课题的重要内容,开展有组织的教学,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高层次人才通过榜样示范、导师指导、资源支持、行业合作和市场导向等方面的贡献,为学生提供宝贵的机会和支持,帮助学生成长为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行动力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应坚持引育留并举,帮助优秀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薪资待遇、个人发展、项目平台等方面优势,聚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推动我国逐步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形成吸引、汇聚、用好全球人才的崭新局面,为创新创业厚植人才土壤。

(作者:李春根、阮艳平,分别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